诗词原文
避地寒食
宋·梅尧臣
春霁江山明,寒食桃李新。
怀居忽下危时泪,卜地空馀遁世心。
草色迷三径,花香入四邻。
独怜樽酒满,更待与谁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梅尧臣(1002年-1060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北宋前期诗坛领袖之一,他一生仕途坎坷,诗作颇丰,风格平淡朴素,内容广泛深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春天天气放晴,江山显得格外明亮,寒食节时桃李花正开得鲜艳,想到自己身处乱世,不禁流下悲伤的泪水;虽然想要找一块地方隐居,却仍然怀有遁世的念头,草色覆盖了小路,花香飘入了四周的邻居家,独自斟满酒杯,却不知道该与谁共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春天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首联写春景,颔联则转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又难以割舍现实的矛盾心情,颈联再次回到春景,以草色花香反衬内心的孤寂,尾联则直接抒发孤独之感。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与抒情之间巧妙转换,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又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颔联“怀居忽下危时泪,卜地空馀遁世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又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无奈,颈联的“草色迷三径,花香入四邻”则以景衬情,用春天的生机盎然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尾联则直接抒发孤独之感,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身处乱世之中,深感无力改变现状,内心充满了矛盾和苦闷,他既想为国家尽一份力量,又无法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既向往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又难以割舍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