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非好官职,岁久亦妨贤。的解释

小编12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杂兴

唐·白居易

虽非好官职,岁久亦妨贤。

身外无余事,心中得尽闲。

春风吹草绿,秋雨滴花残。

欲问谁同此,清吟对碧山。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等多个领域,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虽然这不是一个显赫的官职,但长久担任也会妨碍真正贤能的人,我身外没有多余的事情牵挂,心中得以尽享悠闲,春风吹拂,草木变得翠绿;秋雨绵绵,花朵逐渐凋零,想问有谁与我同享这份宁静,只有对着碧绿的青山清吟诗歌。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仕途的淡泊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句“虽非好官职,岁久亦妨贤”直接点题,指出即使官职不高,但长期占据也会阻碍贤能之士的发展,接下来两句“身外无余事,心中得尽闲”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闲,没有世俗的纷扰,得以尽享心灵的自由,后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对仕途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首句以“虽非好官职”开篇,直接点出诗人对官职的看法,既不高攀也不贬低,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岁久亦妨贤”一句,则进一步揭示了官场中的弊端,即长期占据职位会阻碍贤能之士的发展,这种对官场的批判态度,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并不罕见。

中间两句“身外无余事,心中得尽闲”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唐代诗人中并不少见,但白居易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将这一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

后两句“春风吹草绿,秋雨滴花残”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这种心境在唐代诗歌中是一种普遍的主题,但白居易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这一主题表达得更加生动、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闲居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晚年他选择辞官归隐,过上了闲居生活,在这段时期,他创作了大量反映自然生活和内心情感的诗歌,这首《闲居杂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对仕途的反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