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称公事,将何销俸钱。的解释

春秋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以此称公事,将何销俸钱。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反映民生疾苦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韦应物在唐代诗坛上享有较高声誉,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并称“王孟韦柳”,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细雨蒙蒙,草木丛生,一片新绿,春雷初响,惊蛰已到,农家从此开始耕种,青壮年都到田野里去劳作了,场院和田圃也整治得井井有条,他们归来时天色已晚,还要在西涧边饮牛,尽管饥饿劳累,但他们并不觉得辛苦,反而为春雨滋润田地而高兴,仓库里没有什么储备,但徭役却还未停止,我作为一个不耕种的官员,却从百姓那里领取俸禄,拿着这些俸禄去办理公事,我又能用什么来消耗这些钱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家春耕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徭役的沉重,诗人以自责的口吻,表达了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自身不劳而获的愧疚。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家春耕的场景,展现了农民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的美好品质,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农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自身不劳而获的愧疚之情,诗人也借此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徭役制度,揭示了农民在封建统治下的悲惨命运,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亲眼目睹了农民在春耕季节的辛勤劳动和艰难生活,深感同情,他写下了这首《观田家》,以表达自己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关切和对封建统治的不满,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韦应物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对民生的关注,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