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骐骥纷前导,上帝旌幢俨下观。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13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朝谒

唐·韦庄

仙人骐骥纷前导,上帝旌幢俨下观。

云雨半收龙乍蛰,山川初霁日初寒。

斜阳欲尽风初定,片月低悬树未安。

且喜暂归茅屋底,夜深吟坐一灯前。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经历了黄巢起义、唐朝灭亡和五代更迭等重大历史事件,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仙人骑着骏马纷纷在前面引路,上帝高举旌旗庄严地俯瞰下方,云雨半收,龙刚刚蛰伏,山川初晴,太阳初升却带着寒意,夕阳即将落山,风刚刚停息,一轮弯月低悬在空中,树木还未安定下来,暂且高兴能回到茅屋之中,夜深人静时,独自坐在一盏灯前吟诵。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朝谒后的归途所见所感,首联以仙人骐骥和上帝旌幢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颔联通过云雨、龙蛰、山川、初寒等自然景象,展现了天气由阴转晴的变化;颈联则描绘了夕阳、风定、片月、未安的树木,进一步渲染了归途的宁静与清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暂时回归宁静生活的喜悦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首联的仙人骐骥和上帝旌幢,不仅是对朝谒场面的夸张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珍惜,以及在宁静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朝谒后归途中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渴望找到一片宁静的避风港,以慰藉自己疲惫的心灵,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