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王母宫观景
唐·李暮云
置身王母宫,坐看劫石消。
云起千峰秀,风来万壑遥。
仙凡情未了,尘世梦难抛。
欲问长生术,唯余碧树高。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活跃于中晚唐时期,其诗作多描绘山水自然与道家仙境,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意味,但传世作品不多,今仅存数首,多见于地方志及文人笔记中。
译文
我站在王母娘娘的宫殿之中,悠然自得地观看着传说中能经历无数劫难而不毁的劫石逐渐消散,云雾缭绕间,千座山峰更显秀美,清风拂过,万道山谷深邃遥远,虽然身处于仙境之中,心中却仍对凡尘俗世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尘世间的梦想与牵挂依旧萦绕心头,想要询问长生不老之术,却只见周围高耸入云的碧绿树木,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王母宫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与对尘世情感的矛盾心理,诗中“劫石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万物的变迁,而“云起千峰秀,风来万壑遥”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波澜,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赏析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诗中“置身王母宫”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而庄严的仙境世界,而“坐看劫石消”则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淡然与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后四句则通过对比仙境与尘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
创作背景
据推测,此诗可能作于李暮云游历名山大川,途径王母宫时所作,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思想开放的时期,道教文化尤为兴盛,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游历名山大川,寻求心灵的寄托与灵感,李暮云在游历过程中,被王母宫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同时内心也涌动着对生命、对世界的深刻思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意味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