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马
唐·杨师道
玉鞍金络过丹桥,控驾不待辔飞飞。
凌泬寥而驰骋,拂云霄而上飞。
四蹄轻踏千山远,一骑红尘万里遥。
长嘶向天风自远,雄心犹在九天高。
(注:“控驾不待辔,飞飞凌泬寥”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历史上确切记载的某一首完整古诗的原文,而是根据古典诗词风格与意象融合创作而成,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构造了一首以这两句为核心的假想古诗,并为其配备了相应的作者、朝代及解析。)
作者简介
杨师道,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初唐时期,他出身名门望族,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尤以咏物诗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虽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多,但其诗作仍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译文
玉鞍金络装饰的骏马跨过丹红的桥梁,驾驭它无需缰绳便能自由飞翔。
它凌空驰骋于广袤无垠的天空,拂过云霄直上九天。
四蹄轻盈地踏过千山万水,一骑红尘远播万里之遥。
长嘶声中带着对天风的向往,雄心壮志依旧翱翔在九天之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匹装饰华丽的骏马,展现了其非凡的英姿与豪迈的气概,诗中“控驾不待辔飞飞”形容马儿无需缰绳便能自由奔跑,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凌泬寥而驰骋”则描绘了马儿在广阔天地间任意驰骋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广阔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咏马为题,实则借马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豪迈与壮志凌云的追求,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将马儿的英姿与诗人的情感完美融合,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画面,诗人通过马儿的形象,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假想此诗创作于杨师道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面对现实的束缚与压力,诗人渴望像马儿一样自由驰骋于广阔天地之间,摆脱一切束缚与羁绊,他借咏马之题,抒发了自己对自由与豪迈的向往之情,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表达了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