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风义远,竟日为君留。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19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南州风义远,竟日为君留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颖,六岁即能写文章,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滕王阁序》等。

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南州的情谊深远难以割舍,我整天都为你停留不舍。

释义

这首诗是送别诗的名作,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颔联写友人“宦游”蜀地,离乡远游,两意凄恻;颈联忽将笔势一转,转写送别的宽慰,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是常有的事,自己和朋友都一样;尾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南州风义远,竟日为君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因离别而生的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婉转凄楚之声,在诗中已荡然无存,全诗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此诗一开头便着笔紧紧扣住送别这个主题,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地写希望在分别后各不天一方但依然心心相印: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结尾再讲何必为这次分别而悲伤呢?两地虽远,但心灵相通,就是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年),王勃在长安任职时,他为一位姓杜的朋友去蜀州上任写此送行诗,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恣肆,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卷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