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照林初暝,虚庭草自幽。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09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残照林初暝,虚庭草自幽”,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夕次盱眙县》,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夕次盱眙县》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河桥晚,策马寻前辙。

荒村生晚烟,虚庭草自幽。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由于“残照林初暝”并非全诗原句,但意境相近,可理解为对“冥冥日沉夕”与“虚庭草自幽”两句意境的融合与提炼,以下分析基于全诗内容。)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晚年寓居苏州,过着闲居生活,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放下船帆,停泊在淮河边的小镇;把船停靠在孤零零的驿站旁,大风刮起,波涛汹涌;太阳西沉,天色昏暗,人们傍晚回到河桥边,骑马寻找着曾经走过的路,荒凉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空旷的庭院里,野草自生自灭,显得格外幽静,山岩的门户和松林中的小径,长久以来都是寂静无声,只有隐士独自来来往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停泊在盱眙县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两句,点明了诗人停泊的地点和情境,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两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深沉。“人归河桥晚,策马寻前辙”两句,通过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追寻。“荒村生晚烟,虚庭草自幽”两句,则通过描写荒村和虚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晚年寓居苏州,过着闲居生活,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或旅途中,傍晚时分停泊在盱眙县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宁静,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