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唐·刘沧
好闲缘少贱,多病畏深秋。
惆怅东篱菊,凄凉夜雨愁。
寒灯照孤影,冷月映空楼。
欲问谁同此,惟应白鹭洲。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刘沧虽不算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但其作品在后世仍有一定影响,尤其在一些选集和诗话中有所提及。
译文
因为生性喜好闲适而显得身份卑微,又因身体多病而特别害怕深秋的寒冷,心中惆怅地看着东边篱笆下的菊花,它们在夜雨中显得格外凄凉,引发了我的无限愁绪,寒冷的灯光映照着我孤独的身影,清冷的月光则照耀着空旷的楼阁,想问有谁与我同有此感,或许只有那遥远而寂静的白鹭洲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生活境遇不佳(好闲缘少贱)和身体多病(多病畏深秋)而产生的深深忧虑和孤独感,通过描绘东篱菊在夜雨中的凄凉景象,以及自己独处于寒灯冷月之下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以白鹭洲作为自己孤独心境的象征,表达了无人理解的苦闷。
赏析
刘沧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首联直接点出诗人因喜好闲适而显得卑微,以及因多病而对深秋感到畏惧,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通过东篱菊和夜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愁绪,颈联则以寒灯、冷月、孤影、空楼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处境,尾联则以白鹭洲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刘沧在晚年时期,因生活困顿、身体多病而心生感慨之作,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面临着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刘沧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不免受到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身体多病、生活困顿的情况下,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