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隐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漏梅泄柳窥天意,问舍求田敢自遗。
云水苍茫何处去,归心一片入烟霏。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常寓深意于浅白之中,其画作则以竹石最为擅长,风格独特,自成一家,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但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译文
梅花和柳树仿佛窥探着天意,透露着春天的气息,而我却在询问何处可以安居,寻求田地以自给自足,不敢有所遗漏,面对这苍茫的云水,我该去往何方呢?我的归心似箭,已化作一片云烟,飘向那遥远的地方。
释义
首句“漏梅泄柳窥天意”描绘了早春时节,梅花和柳树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仿佛它们也在窥探着天意,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次句“问舍求田敢自遗”则表达了诗人对安居之地的渴望,他四处询问,寻求田地以自给自足,表现出一种归隐田园的意愿,后两句“云水苍茫何处去,归心一片入烟霏”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归隐的决心和心境,他面对苍茫的云水,心中充满了归隐的向往,归心似箭,已化作一片云烟,飘向那遥远而宁静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归隐为主题,通过描绘早春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以梅花和柳树的意象,巧妙地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天意的安排,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脱俗的基调,次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安居之地的渴望,展现了他归隐田园的意愿,后两句则通过渲染苍茫的云水和归心的意象,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归隐的决心和心境,使全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画意。
郑板桥的诗作以清新脱俗、寓深意于浅白之中而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象生动鲜明,情感真挚深沉,既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展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郑板桥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官场的腐败和世态的炎凉深感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萌生了归隐田园的念头,希望通过归隐来摆脱世俗的纷扰和束缚,追求一种宁静而自由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归隐思想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