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渭水秋钓
唐·罗隐
一径烟霞接大荒,
钓竿闲挂小轩窗。
深喜轮台丹诏早,
不妨渭水钓竿迟。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直白而深刻,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
译文
一条小径通向烟霞缭绕的远方,与大荒相接,
钓竿悠闲地挂在小屋的窗前。
我深深庆幸轮台传来的丹诏(朝廷的征召)来得早,
让我得以在渭水边悠然垂钓,不必急于赴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渭水边垂钓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句“一径烟霞接大荒”描绘了环境的幽静与辽远,次句“钓竿闲挂小轩窗”则直接点出诗人的悠闲生活,后两句“深喜轮台丹诏早,不妨渭水钓竿迟”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征召的淡然态度,以及享受当前悠闲生活的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渭水垂钓为背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宁静与优美,反衬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后两句的对比,更是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虽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仕途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隐对仕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和失望,转而向往自然和自由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淡泊态度,通过渭水垂钓的场景,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