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徒劳何敢惮,万家温饱即吾庐。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09个月前

诗词原文

州县徒劳何敢惮,万家温饱即吾庐。

出自清代诗人郑燮(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全诗如下: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雨夜竹声鸣不已,州县徒劳何敢惮。

万家温饱即吾庐,但愿苍生俱饱暖。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他的诗文真挚自然,富有真情实感;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融,独创一格;绘画则擅长竹、兰、石等题材,尤以画竹最为著名,郑板桥一生坎坷,但始终心系百姓,其艺术作品和人格魅力深受后人敬仰。

译文

在衙署中躺着聆听窗外竹叶的萧萧声,仿佛听到了民间百姓的疾苦之声,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虽然职位不高,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片树叶都牵动着我们的心,雨夜中竹声不断,作为州县官吏,我们虽然辛苦劳累,但怎敢有丝毫懈怠?只要能让万家百姓都吃饱穿暖,那么我的居所也就如同自己的家一样温暖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夜中竹叶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州县官吏职责的深刻认识,诗人以竹为喻,将百姓的疾苦与自己的职责紧密相连,表达了自己愿为百姓谋福利、不辞辛劳的崇高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竹声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和对州县官吏职责的担当,诗中“萧萧竹”与“疾苦声”的巧妙对应,既展现了诗人的敏锐感知,又体现了他的深厚情感,诗人通过“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句,表达了自己虽位卑但心系百姓的情怀,而“州县徒劳何敢惮,万家温饱即吾庐”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展现了诗人愿为百姓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潍县(今山东潍坊)任知县时所作,当时,他深感民间疾苦,对百姓的温饱问题十分关切,在雨夜中听到竹叶的萧萧声,他联想到百姓的疾苦之声,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郑板桥对百姓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清官廉吏的高尚品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