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尘役役走长涂,岁晚离家只自吁。的释义

春秋109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旅怀

唐·杜荀鹤

宦尘役役走长涂,岁晚离家只自吁。

孤馆悄无人语声,满庭寒月照霜芜。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约生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卒于唐昭宗天祐初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曾一度隐居庐山,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与同时期的罗隐齐名,有“杜荀鹤体”之称。

作者简介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曾得到诗人顾云的赏识,并推荐他应进士试,尽管他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晚年才得中进士,但仕途并不顺畅,曾任过一些地方小官,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抱负和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在官场的尘埃中奔波忙碌,走遍了漫长的道路,到了年末岁尾,却只能独自离家叹息,孤独的客栈里寂静无声,没有人说话,满庭的寒月照耀着覆盖着霜雪的荒草。

释义

“宦尘役役走长涂”描绘了诗人因官职而奔波劳碌的生涯,如同在尘埃中行走,漫长而艰辛。“岁晚离家只自吁”则表达了诗人在年末时分,不得不离家远行,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叹息。“孤馆悄无人语声”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而“满庭寒月照霜芜”则以寒月和霜草为背景,烘托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官场奔波、年末离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宦尘役役”四字,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被官场琐事所困、无法摆脱的无奈与疲惫;“岁晚离家”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使诗人不得不面对孤独与寂寞,而“孤馆悄无人语声,满庭寒月照霜芜”两句,则以景寓情,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作为一位出身寒微的诗人,杜荀鹤在仕途上经历了诸多挫折和磨难,他曾在庐山隐居多年,以诗为伴,但内心却始终无法摆脱对仕途的向往和追求,当他真正踏入官场后,却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荀鹤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以及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