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景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汐落沧洲鲳鳜晚,霜寒梅岭橘橙迟。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晖。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深受后人喜爱,李中的作品在当时就有一定的影响,但后世对他的研究和评价相对较少,他的诗作多散见于各种诗集和文献中。
译文:
潮水退去,沧洲上的鲳鱼和鳜鱼在傍晚时分才出现;霜寒降临,梅岭上的橘子和橙子成熟得较晚,烟波浩渺,荡漾着空阔的碧天;楼殿高低错落,倚靠在夕阳的余晖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前两句通过“汐落”和“霜寒”两个自然现象,点明了季节和时间,同时以“鲳鳜晚”和“橘橙迟”两个细节,展现了秋天生物活动的特点,后两句则通过“烟波”和“楼殿”两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秋日傍晚图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秋天傍晚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巧妙的构思,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前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后两句则通过宏大的场景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壮美与和谐,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久远,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秋天傍晚时分,面对自然景色有感而发所作,诗人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