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恽南田画
清·郑燮
乌巾白袷竹间居,
夫子能知琴中趣。
不叱老夫无世用,
只留清气满琴书。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郑板桥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江苏兴化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进士、任县令”及罢官归里几个阶段,郑板桥诗书画皆擅,尤善画兰竹石,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融,独创“板桥体”,别具一格,其诗文真挚自然,不事雕琢,深受后世喜爱。
译文
戴着黑色的头巾,穿着白色的衣裳,在竹林间居住,
先生您能懂得琴声中的乐趣。
不责备我这老朽之人于世无用,
只愿留下清新的气息充盈在琴与书籍之间。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即在竹林间悠然自得,以琴为伴,享受精神上的愉悦,诗人通过“夫子能知琴中趣”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而“不叱老夫无世用”则是对世俗功名的一种超脱态度,表明自己虽不被世俗所用,但仍能保持内心的清高与纯净。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对友人恽南田画作的一种题跋,同时也是对自己人生哲学的抒发,诗中“乌巾白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自然的生活情趣;“夫子能知琴中趣”一句,既是对友人的赞誉,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白,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共鸣;“不叱老夫无世用”则是对自己仕途不顺、不为世所用的自嘲与释然,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品格;“只留清气满琴书”则是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总结,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高洁与纯粹。
创作背景
郑板桥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多次科举不第,后虽中进士,但为官时间不长,便因性格耿直、不阿谀奉承而遭贬谪,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描绘与友人共赏琴音、共话人生的场景,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也向世人展示了他不为世俗所累、坚持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