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树浮空出,春禽傍榻前。的解释

春秋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王维

云树浮空出,春禽傍榻前。

晴窗流竹影,夜雨长苔钱。

寂寞人不见,闲门空自关。

何时归隐去,月满碧峰巅。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云雾缭绕中的树木仿佛悬浮在空中,春天的鸟儿就在床榻边欢快地鸣叫,晴朗的日子里,窗户上映出竹子的影子随风摇曳,夜晚的雨水滋养着青苔,像一枚枚铜钱般铺展开来,这里寂寞无人来访,空闲的大门只能自己关着,不知何时我才能归隐于此,享受那月满碧峰之巅的宁静与美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云树浮空出,春禽傍榻前”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生机;颔联“晴窗流竹影,夜雨长苔钱”则通过晴窗竹影、夜雨苔钱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颈联“寂寞人不见,闲门空自关”表达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孤独与寂寞,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尾联“何时归隐去,月满碧峰巅”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环境的清幽、生机与闲适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维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与磨难,在这段时期,他深感仕途的险恶与人生的无常,于是开始向往归隐山林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社会的逃避与不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他对宁静、闲适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