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半舫斋
唐·韦庄
半舫曹郎地,虚疑泛远天。
窗开延月影,砌合引泉流。
竹色寒凌砌,花香暖入筵。
何须问归棹,此处即神仙。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这是曹郎的半舫之地,仿佛让人疑心是漂浮在遥远的天际,窗户打开,月光洒入室内,石阶上引来清泉细流,寒冷的竹色映衬着石阶,温暖的花香飘入宴席,哪里还需要询问归舟何时到来,这里就已经如同神仙之境了。
释义
本诗描绘了半舫斋的幽静与美丽,通过月光、清泉、竹色、花香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首联点题,以“半舫”和“虚疑泛远天”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斋内的景致,月光、清泉、竹色、花香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尾联则以“何须问归棹,此处即神仙”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赏析
本诗以半舫斋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等手法,将斋内的幽静与美丽与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半舫斋的超凡脱俗。
创作背景
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的纷争,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半舫斋》中,诗人却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以一种超脱的心态来描绘半舫斋的美景,这可能与诗人当时的处境有关,或许是在某个相对安定的时期,诗人得以暂时放下心中的重负,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美好,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即远离尘嚣、归隐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神仙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