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明·王夫之
试枕离骚校闲品,竹烟杉籁满萧斋。
秋光自照阶前叶,山色常涵窗外崖。
野老闲来无别事,松花酿酒竹根杯。
清风明月皆知己,水石幽居得几回。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夫之(1619年-1692年)
朝代:明末清初
作者简介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在哲学、经学、史学、文学、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被誉为“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王夫之晚年隐居石船山,著书立说,其代表作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问录》《俟解》等。
译文
试着将《离骚》作为枕头,在闲暇时校对品读,竹林中飘来的烟雾和杉树间的风声充满了简陋的书斋,秋天的阳光自然地照耀着台阶前的树叶,远处的山色常常映入窗外的山崖,山野老人闲暇时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只是用松花酿酒,用竹根制成酒杯来品尝,清风明月都是我的知己,这样幽静的山水居所又能享受几回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通过“试枕离骚校闲品”表达了对文学和哲学的热爱与追求,而“竹烟杉籁满萧斋”则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清幽与雅致,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生活,以及他对这种生活的珍惜与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试枕离骚”这一细节,展现了他对文学和哲学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屈原精神的敬仰与传承,而“竹烟杉籁满萧斋”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清幽与宁静,后两句则通过“野老闲来无别事”和“清风明月皆知己”等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夫之晚年隐居石船山期间,当时,王夫之因不满清朝统治而隐居山林,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在这段时期,他写下了大量反映自己隐居生活和思想情感的诗作,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它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文学和哲学的深厚情感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