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感怀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秋风瑟瑟叶初黄,先甘衰落归双髩。
月影疏疏夜渐长,已觉清凉入百骸。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诗书画三绝,其画以兰竹石最为擅长,书法则以隶、楷、行三体相融,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他的诗文也颇有造诣,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秋风吹过,树叶开始泛黄,预示着它们即将凋零,这份自然的哀愁似乎也悄悄爬上了我的双鬓,月光稀疏,夜晚渐渐变得漫长,我已能感觉到一股清新的凉意渗透进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释义
“先甘衰落归双髩”一句,以自然界的落叶比喻人生的衰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已觉清凉入百骸”则通过身体感受到的秋凉,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清冷与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岁月匆匆的深刻感悟,首句“秋风瑟瑟叶初黄”以景起兴,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次句“先甘衰落归双髩”则巧妙地将自然之秋与人生之秋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与哀愁,后两句“月影疏疏夜渐长,已觉清凉入百骸”则从视觉与触觉两个角度,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清冷与孤寂,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清冷与对世事的淡然,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晚年时期,此时的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秋夜作为文人墨客常抒怀的意象,往往与人生的萧瑟、孤寂相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板桥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无常、岁月匆匆的感慨,以及对内心清冷与孤寂的深刻体验,这首诗也体现了郑板桥作为一位文人画家的独特审美与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