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释绍嵩
野旷人稀行路迷,水边花发草萋萋。
湿叶随丹明晚堑,破云拖粉露晴崖。
乱峰深处无拘束,古寺门前有落晖。
欲问禅机何处是,钟声遥隔翠微微。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留有诗作传世,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自然,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禅意,反映了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文学造诣。
译文:
在空旷的原野上,行人稀少,道路显得迷蒙不清,水边花儿绽放,草木茂盛,湿润的树叶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红艳,仿佛要落入傍晚的沟堑之中;而云层被撕裂,露出晴朗的山崖,上面点缀着如粉般的露珠,在错落有致的山峰深处,我感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古寺的门前,夕阳的余晖洒落一地,想要询问禅机究竟在哪里,只听得远处钟声悠扬,回荡在青翠的山峦之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禅机的思考,前两句写野旷人稀、花发草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湿叶随丹”和“破云拖粉”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夕阳映照下的自然之美,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无拘无束和对禅机的探寻。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禅机的追求,诗中“湿叶随丹明晚堑,破云拖粉露晴崖”两句尤为精彩,不仅描绘了夕阳映照下的自然美景,还寓含了禅机深奥的哲理,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禅意和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无从得知具体的细节,但可以推测,释绍嵩在山中行走时,被眼前的自然美景所打动,心中涌起对禅机的思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禅机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文学造诣,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禅机深奥哲理的探寻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