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心花落艳记秋深,
似寂寞中寻古音。
枯禅退院风扫地,
月照空门一径阴。
作者与朝代:
此诗名为《秋寂》,作者为明代文人林景熙,林景熙(约1242年—约1310年),字德旸,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学者,他一生未仕,以布衣终其一生,但其诗文名重一时,与谢翱、唐珙齐名,并称“元季三大家”。
作者简介:
林景熙生于南宋末年,历经战乱,对国家的兴亡有着深刻的感受,他的诗文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故国的怀念,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赞誉。
译文:
心中的花朵已经凋落,记起了深秋的凄凉。
在这寂寞之中,我似乎在寻找着古老的旋律。
枯禅僧人已经退隐寺院,只留下风吹扫地的声音。
月光照耀着空荡荡的寺门,一条小径上满是阴影。
释义:
“心花落艳”比喻内心的美好情感已经消逝,如同花朵凋落;“似寂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枯禅退院”则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月照空门一径阴”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冷清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心花落艳”开篇,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失落。“似寂寞中寻古音”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寂寞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而“枯禅退院风扫地,月照空门一径阴”两句,则通过描绘枯禅僧人退隐、寺院空寂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林景熙晚年时期,当时南宋已经灭亡,诗人身处乱世,内心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他通过描绘内心的凄凉与孤寂,以及对枯禅僧人退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林景熙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感受和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