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少年行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其五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场美少年。
击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
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
其六(含关键词句)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贯日白虹可奈何,书生容易笑荆轲。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朝代:唐代(618年-907年)
作者简介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他的诗歌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王维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造诣,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其画作与诗风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一生经历了从仕途得意到晚年隐居的转变,作品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译文
(关键词句所在句)
贯日白虹可奈何,书生容易笑荆轲:
即使有如白虹贯日般的壮志豪情又能怎样呢?书生们往往轻易地嘲笑荆轲那样的侠士。
释义
“贯日白虹”比喻壮志豪情或英雄气概,“可奈何”表达了对于这种气概在现实面前可能无能为力的无奈。“书生容易笑荆轲”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文人墨客对于侠士精神的轻视和嘲笑,认为他们过于冲动和冒险,不如自己稳重和理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在王维的笔下,侠士们虽然有着豪情壮志,但在现实面前往往难以施展才华,甚至被文人墨客所嘲笑,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侠士们的悲壮和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通过“贯日白虹”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向往。
创作背景
王维的《少年行》组诗是他对少年游侠生活的描绘和赞美,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游侠们的英勇和豪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游侠精神的认可和推崇,在第六首诗中,诗人却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不满,这可能与王维个人的仕途经历有关,他在仕途上虽然一度得意,但晚年却经历了政治风波和人生变故,对于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比侠士和书生的不同态度和行为,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反思。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分析中提到了“贯日白虹可奈何,书生容易笑荆轲”这两句诗,但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维《少年行》的某一首完整诗歌中,而是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了组合和提炼,在实际创作中,这两句诗可能融入了诗人对游侠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