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人不见羁人况,落叶横窗蛾扑灯。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99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闺人不见羁人况,落叶横窗蛾扑灯”,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宋琬的《蝶恋花·旅月怀人》,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蝶恋花·旅月怀人

朝代:清代

作者:宋琬

宝瑟尘生凤尾寒,

玉徽声断雁行残。

孤灯欲灭梦难成,

落叶横窗蛾扑灯。

愁对西楼霜月苦,

梦回清夜酒痕干。

羁人此际谁相问,

闺人不见况羁难。

作者简介

宋琬(1614年-1673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清初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抗清英雄,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吏部郎中,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被人诬告“通海”获罪,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康熙十一年(1672年),获释回京,次年病逝,宋琬的诗、词、文均有较高成就,与施闰章齐名,并称“南施北宋”。

译文

宝瑟上积满了灰尘,凤尾形的弦索显得寒冷;玉徽上的声音已经断绝,雁行的队形也已残缺,孤灯即将熄灭,难以入眠;落叶横在窗前,飞蛾扑打着灯火,愁苦地对着西楼的霜月,梦中回到清冷的夜晚,酒痕已经干涸,羁旅之人此刻有谁相问?闺中的妻子也见不到我,更何况我也是被羁绊之人。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羁旅之人的孤独与愁苦,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上片通过宝瑟尘生、玉徽声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下片则通过孤灯欲灭、落叶横窗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羁旅之人的孤独与无奈,通过“闺人不见况羁难”一句,点明了词人的思念之情和羁旅之苦。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羁旅之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深沉,词人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宝瑟尘生、玉徽声断、孤灯欲灭、落叶横窗等,巧妙地传达了羁旅之人的孤独与愁苦,词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将羁旅之人与闺中之人相互映衬,更加突出了词人的思念之情和羁旅之苦,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宋琬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被人诬告“通海”获罪,流放宁古塔,在流放期间,他饱尝了人生的艰辛与孤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日益加深,这首《蝶恋花·旅月怀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词中通过描绘羁旅之人的孤独与愁苦,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