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今二载,犹传谏诤名。的释义

小星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生平志未施。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去国今二载,犹传谏诤名”并未直接出现在此诗中,但根据诗意及贾谊的事迹,可以推测您可能是想引用与贾谊相关的诗句来表达类似意境,在唐代诗人中,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是较为著名的凭吊贾谊之作,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生平志未施”两句,深刻反映了贾谊的悲剧命运,与您的关键词意境相近。)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其诗辞藻清丽,情感真挚,多抒发仕途失意之感及人生感慨。

译文

我在贾谊被贬谪的长沙住了三年,今日重访,只见草木凋零,一片荒凉,只留下楚客(指贾谊)的悲叹,秋草中我独自寻觅着你的足迹,寒林里空见夕阳斜挂,汉文帝虽然圣明,但对你恩宠仍然太薄,你贾谊的生平志向终究未能实现,在这寂寞冷落的深山里,我同情你为何竟被贬谪到如此偏远的天涯。

释义

此诗通过凭吊西汉文学家贾谊的故居,抒发了诗人对贾谊遭遇的同情和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赏析

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首联点明贾谊被贬长沙的史实,奠定全诗基调;颔联通过秋草、寒林等意象,渲染出贾谊故居的荒凉景象,暗含诗人对贾谊命运的同情;颈联直接议论,指出汉文帝虽有道,但对贾谊的恩宠仍然不足,导致其志向未能实现,这是对贾谊悲剧命运的深刻揭示;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贾谊被贬天涯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

创作背景

刘长卿在唐肃宗至德年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为南巴尉,此诗可能是他在贬谪途中经过长沙时,凭吊贾谊故居有感而发,诗人通过凭吊贾谊,不仅表达了对贾谊悲剧命运的同情,也寄托了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存在的政治失意和人生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