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逢文教盛,还睹颂声新。出自哪首诗?

梦梦79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朝会

唐·张说

万宇承平久,三光正气新。

幸逢文教盛,还睹颂声新。

瑞霭浮丹阙,祥烟散紫宸。

百僚同拜贺,万国共朝臣。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以才学著称,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之一,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擅长诗文创作,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作者简介

张说在唐代政坛和文坛都占有重要地位,他一生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三度拜相,掌文学之任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他的诗文创作颇丰,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历史、自然、人生等多个方面,作品风格多样,既有雄浑豪放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

译文

天下太平已久,日月星辰都焕发出新的气象。

有幸遇到文教昌盛的时代,还能听到新的颂歌传唱。

吉祥的云雾缭绕在皇宫之上,祥瑞的烟雾飘散在紫宸殿前。

百官一同拜贺,万邦的使臣共同朝见皇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文教兴盛的景象,首联“万宇承平久,三光正气新”表达了天下太平已久,日月星辰都焕发出新的气象,象征着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颔联“幸逢文教盛,还睹颂声新”则直接点明了文教昌盛的时代背景,以及新的颂歌传唱的美好景象,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皇宫的祥瑞和百官朝拜的盛况,展现了唐朝的辉煌和威严。

赏析

这首诗以朝会为题材,通过描绘国家繁荣昌盛、文教兴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万宇承平久”、“三光正气新”、“瑞霭浮丹阙”、“祥烟散紫宸”等,都展现了唐朝的辉煌和威严,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文教事业的重视和推崇,认为文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说在唐朝开元年间创作的,当时唐朝正处于盛世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文教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张说作为当时的宰相和文坛领袖,对国家的繁荣和文教事业的兴盛有着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赞美唐朝的盛世景象和文教事业的昌盛,这首诗也反映了张说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对文教事业的坚定信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