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衣稚子痴于我,错把周侯作细侯。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79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过垂虹

宋·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家住东吴近石湖,石湖生处梦为鱼。

君看垂虹亭下浪,何似石湖亭下书。

垂虹夜月挂青林,携客行吟到水心。

树杂疑闻鸟声乱,波平似见龙鳞深。

行人半在渔舟宿,宿处时闻欸乃声。

自古风流皆入梦,今宵犹梦见周卿。

其四

牵衣稚子痴于我,错把周侯作细侯。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作者及朝代

作者: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姜夔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于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续书谱》等传世,姜夔一生未仕,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早年曾客居汉阳,漫游吴、楚,后寓居湖州,与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交往密切。

译文

其四:

幼小的孩子紧紧拉着我的衣襟,痴痴地看着我,竟将我错认成了他心中的周侯(此处周侯可能代指某位他熟悉或敬仰的长辈或友人,而细侯则是另一人的别称,此处为误认),我自嘲自己一生忙碌,到老来所从事的事业却显得越发荒唐可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稚子误认诗人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和自嘲,稚子的纯真无邪与诗人的复杂心境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稚子的视角切入,通过“痴于我”和“错把周侯作细侯”的描写,巧妙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稚子的纯真和依赖让诗人感受到一种被需要的温暖;这种误认也触动了诗人对自己身份和价值的思考,诗人自嘲“为口忙”和“事业转荒唐”,表达了对自己一生奔波劳碌却未能实现理想的无奈和遗憾,这种自嘲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和洒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姜夔晚年时期,此时他历经坎坷,事业未竟,心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在漫游江湖的过程中,他或许遇到了某个稚子,这个稚子的纯真和依赖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和追求,也让他更加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自嘲,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普遍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