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别愁
宦游羁旅意难收,从宦无功已自羞。
那堪别绪更绸缪,离肠万缕不堪揉。
(注:由于“从宦无功已自羞,那堪别绪更绸缪”并非直接出自王勃已知的完整作品中,此处为根据题意创作的模拟作品,融入王勃的风格与情感,以展现可能的创作情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勃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自幼聪颖好学,六岁能文,诗文俱佳,尤擅骈文,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王勃的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文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是唐代文学由齐梁绮靡向盛唐雄浑过渡的重要人物。
译文
别愁
身为宦游之人,漂泊在外,未能建功立业,心中已感羞愧,更何况此刻又要面对离别的愁绪,更加缠绵悱恻,难以割舍,离别的痛苦如同万缕丝线,缠绕心间,无法抚平。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作为宦游之人,在外漂泊多年却未能有所成就的自责与羞愧,以及面对离别时内心的极度痛苦与不舍,诗中“从宦无功已自羞”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那堪别绪更绸缪”则描绘了离别时情感的复杂与沉重。
赏析
这首诗以“别愁”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从宦无功已自羞”直接点出诗人内心的自责与羞愧,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次句“那堪别绪更绸缪”则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层次,将离别之痛与自我价值的失落相结合,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复杂,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王勃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文学才华和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
虽然“从宦无功已自羞,那堪别绪更绸缪”并非直接出自王勃已知的完整作品中,但我们可以根据王勃的生平经历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王勃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才名被召入朝为官,但又因种种原因被贬谪或离职,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于宦游生活的无奈与疲惫,以及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都可能在诗中得以体现,这首诗或许就是他在某次离别之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