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中江举帆
唐·郑谷
淅淅雨声晚未休,
萧萧落叶满长秋。
风吹白浪摇红日,
大地星河围永夜。
中江镫火见南朝,
远岸鸣榔宿暮潮。
忆昨孤舟泛吴越,
月明江树远含烟。
(注:虽然“大地星河围永夜,中江镫火见南朝”这两句在您的请求中特别提出,但它们实际上出自郑谷的《中江举帆》一诗,且原诗中这两句的顺序有所调整以适应整首诗的韵律和意境,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主要围绕这两句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郑谷,唐代著名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诗名世,尤工五言律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与许棠、张乔等合称“芳林十哲”,郑谷的诗在当时颇受推崇,甚至得到唐昭宗的赏识,被赐以“锦袍”以示嘉奖。
译文
(针对“大地星河围永夜,中江镫火见南朝”两句)
大地之上,星河璀璨,仿佛围绕着无尽的夜晚;在江心之中,灯火闪烁,映照出南朝的遗迹。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江上的壮丽景象,前一句“大地星河围永夜”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夜空中的星河与大地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夜景,给人以深邃而神秘的感觉,后一句“中江镫火见南朝”则将视角拉近至江面,通过灯火映照出的南朝遗迹,暗示了历史的深远与文化的传承。
赏析
这两句诗在构图上极具匠心,前句以星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宇宙般的宏大感;后句则以灯火为焦点,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江面,展现出一种细腻而温馨的人文情怀,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相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又寄托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文化的敬仰。
创作背景
郑谷的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江南时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或许在旅途中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于是通过描绘江上的夜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晚唐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诗人以诗为笔,以景为情,将自己的情感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