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东坡引·寓居钦州
宋·苏轼
红纱帐里透芳菲,花深柳暗迷行路,题诗呼起雪堂老,置酒酌之金叵罗。
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想秋来、此夜方长,空山寂,梦回明月生东厢。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在红纱帐里弥漫着芬芳的气息,花丛深柳荫暗让人迷失了前行的道路,我题诗呼唤起雪堂中的老友,摆上酒来用金叵罗杯与他共酌,醉意中魂魄悠然飘扬,满地的桂花阴凉却无人怜惜,想来秋天到来后,这样的夜晚才会更加漫长,空山寂静,梦醒时明月已升起在东厢。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钦州寓居时的生活场景,通过“红纱帐”、“花深柳暗”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环境氛围,作者以“题诗呼起雪堂老,置酒酌之金叵罗”两句,表达了自己与老友相聚的欢乐和惬意,醉意中的他又不禁感慨满地桂花阴凉无人欣赏,暗示了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孤独心境,以“空山寂,梦回明月生东厢”作结,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又寄托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未来的憧憬。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寓居钦州时的生活片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活动的叙述,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词中“红纱帐里透芳菲,花深柳暗迷行路”两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寓居环境的幽静美丽,为全词奠定了清新脱俗的基调,而“题诗呼起雪堂老,置酒酌之金叵罗”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作者与老友相聚的欢乐和惬意,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词中也透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孤独心境,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晚年寓居钦州时期,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偏远地区,生活困顿,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困境,在这首词中,苏轼通过描绘自己与老友相聚的欢乐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词中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其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