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目:《昆崙雪景》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昆崙月窟西坡陀,太古有雪高嵯峨。
寒风啸天吹白骨,冰霜封地冻青柯。
玉宇琼楼难寻觅,银装素裹满山河。
仙凡两隔难相见,唯有孤云伴蹉跎。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自幼聪颖,七岁能诗,擅长乐府和绝句,诗风奇特瑰丽,想象丰富,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构思创作,有“诗鬼”之称,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昆崙山的月窟西坡广阔无垠,自古以来就覆盖着高耸入云的皑皑白雪,刺骨的寒风呼啸着吹过白骨裸露之地,冰霜将大地紧紧封冻,连青翠的树枝也披上了银装,那传说中的玉宇琼楼难以寻觅踪迹,只见整个山河都被银装素裹,一片洁白,仙人与凡人之间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难以相见,只有孤独的云朵在天空中飘荡,伴随着岁月的流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昆崙山雪景的壮丽与孤寂,首句点明地点和景象,昆崙山的月窟西坡广阔而神秘,太古以来就覆盖着高耸的白雪,接下来两句通过寒风、白骨、冰霜等意象,渲染出雪景的寒冷与荒凉,后两句则通过玉宇琼楼与银装素裹的对比,以及仙凡相隔的寓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昆崙山雪景为背景,通过奇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孤寂的画面,诗人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将雪景的寒冷与荒凉、美丽与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仙凡相隔的寓言,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据虚构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游历昆崙山期间,当时,李贺被昆崙山的壮丽雪景所震撼,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遐想,他通过这首诗,将自己对昆崙山雪景的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融为一体,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贺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