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楼阁五云中,乱泻飞泉滴空翠。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庐山瀑布

宋·王安石

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水晶楼阁五云中,乱泻飞泉滴空翠。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凉,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别具一格的艺术境界,被称为“宰相词人”,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译文

拔地而起的万仞青山巍峨耸立,

千丈高的瀑布如素练般悬挂于空中。

一同看那水晶般晶莹剔透的楼阁在五云之中,

飞泉乱泻,滴滴答答地落入翠绿的深谷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首句“拔地万里青嶂立”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高峻,为瀑布的壮观景象铺垫,次句“悬空千丈素流分”则直接描绘了瀑布的壮观,千丈高的瀑布如素练般悬挂于空中,形象地展现了瀑布的宏伟气势,后两句“共看水晶楼阁五云中,乱泻飞泉滴空翠”则进一步描绘了瀑布周围的景色,水晶般的楼阁在五云之中若隐若现,飞泉乱泻,滴滴答答地落入翠绿的深谷之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瀑布的壮丽景象和周围的自然美景,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诗人也通过描绘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中的“水晶楼阁五云中”等意象也富有浪漫色彩,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王安石在北宋时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庐山瀑布作为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王安石在游览庐山时,被瀑布的壮丽景象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题庐山瀑布》来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