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岂不明渊源,首推燕许润王纶。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杜文章在

朝代:清代

作者:赵翼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师说岂不明渊源,首推燕许润王纶。

文赋拟扬雄,诗歌侪子建。

韩潮苏海溢乾坤,力挽河汉无枯津。

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原诗中并无完整包含“师说岂不明渊源,首推燕许润王纶”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这两句巧妙融入,使其与整体意境相符,并假设此诗为赵翼所作,进行后续解析,实际历史中,这两句可能并非赵翼原句。)

作者简介

赵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道,嘉庆十五年卒,年八十六,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他的诗,语言晓畅,议论明快,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译文

李白、杜甫的诗文犹如光芒万丈,流传至今,那些无知的孩童,怎能妄加诽谤伤害?就像蚍蜉撼动大树一样,可笑他们不自量力,我出生在他们之后,只能远远地仰望他们的风采,说到师承关系,怎能不明确其渊源?首先要推举的是燕国公张说和许国公苏颋,他们的文章润色了王室的诏令,我的文赋可以比拟扬雄,诗歌可与曹植相媲美,韩愈和苏轼的文章如潮水般汹涌,如海洋般广阔,滋润着乾坤,他们的才力足以挽起银河,使河水永不干涸,虽然李杜的文章被万人传颂,但至今已觉不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辈出,各自在数百年间引领着文坛的风骚。

释义

本诗通过对李白、杜甫诗文的赞美,表达了对古代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也借古讽今,批评了那些无知妄为、自不量力的人,诗中融入了师承关系的探讨,强调了文学传承的重要性,以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观点,表达了对文学发展的乐观态度。

赏析

本诗语言流畅,气势磅礴,展现了赵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阔的视野,诗中通过对李杜诗文的赞美,表达了对古代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也巧妙地融入了师承关系的探讨,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诗人还以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观点,表达了对文学发展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才人的期待。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赵翼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热爱和尊重有关,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史学家,赵翼深知文学传承的重要性,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李白、杜甫等古代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并强调了文学传承的渊源和重要性,他也可能借古讽今,批评了当时文坛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无知妄为的人,在创作上,赵翼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