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平生心事闲难得,一日风光醉易知。
新柳半垂青拂面,残花犹发白沾衣。
短吟长咏忘朝夕,何异尧时击壤歌。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译文
门前巷子里长满了青苔,显得萧条冷清,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也都衰老了,一生中难得有这样的闲暇时光,一天中的美好风光很容易让人沉醉其中,新长出的柳枝半垂着,青色的柳丝轻轻拂过面颊,残败的花朵依然开放,白色的花瓣沾满了衣裳,我短声吟咏,长声歌唱,忘记了早晚的时间,这与上古尧帝时代人们击壤而歌的自在生活有什么不同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场景和心境,首联写门巷萧条,故人衰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颔联转而写闲居生活的难得与美好,一日风光的易醉人心,颈联通过新柳拂面、残花沾衣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闲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尾联则以“短吟长咏忘朝夕,何异尧时击壤歌”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满足与向往,认为它与上古尧帝时代人们的自在生活无异。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场景和心境变化,诗人以门巷萧条、故人衰老为起点,逐渐过渡到对闲居生活的赞美与向往,诗中通过新柳拂面、残花沾衣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之趣的和谐统一,尾联的“短吟长咏忘朝夕,何异尧时击壤歌”更是将诗人的闲适心境与上古尧帝时代人们的自在生活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高度认同与向往,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闲居时期所作,白居易晚年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未因此消沉沮丧,反而更加关注生活本身的美好与宁静,在这首《闲居》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闲居时的生活场景和心境变化,表达了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满足与向往,他也借古喻今,将自己的闲适心境与上古尧帝时代人们的自在生活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美好与自在,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白居易晚年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