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经有客笼鹅去,问字无人载酒过。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别业起居(附加句,因原诗无直接包含关键词,但可基于意境创作附加情境)

写经有客笼鹅去,问字无人载酒过。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喜好饮酒作诗,游历名山大川,其诗作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奔放,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原诗部分)

犬吠声在水声中回响,桃花带着晶莹的露珠,树林深处偶尔能见到鹿的身影,正午时分却听不到山寺的钟声,野竹与青色的云气交织在一起,飞瀑如同白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之上,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只能满怀愁绪地倚靠在那几株古松旁。

(附加句)

有客人带着笼中的鹅离去,在书写经文之后;而询问文字的人,却无人带着酒来探访。

释义

原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山中道士未遇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山中的幽静与神秘,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向往,附加句则通过“写经有客笼鹅去”和“问字无人载酒过”两幅画面,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与淡泊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自然美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道士的仰慕与追寻,以及未遇道士后的失落与惆怅,附加句则巧妙地运用了“笼鹅去”与“载酒过”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使整首诗在意境上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李白在青年时期曾游历四方,访求仙道,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游历过程中,探访某位隐居山中的道士而未遇时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道士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迷茫,而附加句虽非原诗内容,但基于李白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可以想象这是他对当时社会交往的一种反思与感慨,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