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陈著的《次韵徐子苍见寄》,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次韵徐子苍见寄
宋·陈著
会作旱天三日雨,莫将空濶等閒看。
吾侪心事如冰鉴,世事人情似纸棺。
老去功名空自惜,年来风月为谁欢。
何时共醉梅花下,一任旁人笑冷官。
作者简介:
陈著,字谦之,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1260),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四年(1268),知台州,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官,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1297),年七十四,卒,有《本堂集》九十三卷,已佚。
译文:
(我)能像旱天中的三日雨一样带来及时雨,你不要把这空泛的期望等闲视之,我们这些人的心事就像冰清玉洁的镜子一样透明,但世事人情却像纸糊的棺材一样浅薄,年老时对于功名只是空自惋惜,近年来对于风月美景又是为谁而欢愉呢?何时才能与你一起在梅花树下共醉,任凭旁人嘲笑我们是不被重视的冷官。
释义:
首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能有所作为的自信,次句则是对友人的劝勉,不要轻视自己的期望,三四句通过对比“心事如冰鉴”与“世事人情似纸棺”,揭示了诗人对于人心的清澈与世态的炎凉的深刻认识,五六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老功名的无奈与对于风月美景的孤独感受,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友人共醉梅花下的期待,以及对于旁人冷嘲热讽的豁达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世事、友情的深刻感悟,首联以“旱天三日雨”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能有所作为的自信与期待,颔联则通过对比“心事如冰鉴”与“世事人情似纸棺”,揭示了诗人对于人心的清澈与世态的炎凉的深刻认识,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无奈与感慨,颈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老功名的无奈与对于风月美景的孤独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尾联则以“何时共醉梅花下”为结,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友人共赏美景、共话人生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以“一任旁人笑冷官”的豁达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眼光的超然与不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著为回应友人徐子苍的寄诗而作,在宋代,文人之间常有诗词唱和之风,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世事、友情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己能有所作为的自信与期待,以及对于世俗眼光的超然与不屑,在宋末元初的动荡时期,诗人的这种心态与情怀显得尤为珍贵与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