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悼隐者
唐·贾岛
山中有隐者,高节世无双。
潜德未昭晰,遗恨无终穷。
松风吹暮雨,石径没秋霜。
空余幽谷响,犹似诵经章。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但未中第,贾岛的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追求言外之意,他的“推敲”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广为流传,体现了其对诗歌艺术的极致追求。
译文
山林中住着一位隐士,他的高尚节操举世无双。
他隐藏的德行尚未被世人完全知晓,留下的遗憾永远无法弥补。
傍晚时分,松林间的风吹拂着细雨,石径上覆盖着秋霜。
空荡荡的幽谷中回响着声音,仿佛是他仍在诵读经文。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士形象,表达了对隐者高尚品德的敬仰以及对其未能得到世人充分认识和理解的遗憾,诗中“潜德未昭晰”意指隐者的美德深藏不露,未能广泛传播;“遗恨无终穷”则表达了隐者生前可能存在的未竟之志或未了心愿,这些遗憾将永远伴随着他。
赏析
贾岛此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林隐居图景,首联直接点出隐者及其高洁品质,颔联转而抒发对隐者德行未显的惋惜之情,颈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隐者的超凡脱俗,尾联则以幽谷回响象征隐者精神的永存,虽人已逝,但其精神与教诲仍回荡在山谷之间,引人深思,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贾岛对隐逸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创作背景
贾岛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面对现实的无奈,许多士人选择归隐山林,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贾岛本人也曾有过出家为僧的经历,对隐逸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林时,遇到或想象到某位隐士的形象,有感而发,借以表达对隐逸文化的向往和对隐者高尚品德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