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秀咽沆瀣,九还炼芙蓉。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109个月前

诗词原文

《炼丹吟》

朝代:宋代

作者:白玉蟾

三秀咽沆瀣,九还炼芙蓉。

丹成得飞举,天地一沙鸥。

作者简介

白玉蟾,南宋末至元初著名道士、诗人、书画家,本名葛长庚,字如晦,一字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世称“紫清真人”,白玉蟾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后出家为道士,游历四方,广交名士,其诗词、书画、音乐皆有所成,是道教南宗五祖之一,他的诗作多抒发对道教修行的感悟与追求,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译文

吞服着灵芝仙草(三秀)与清晨的露水(沆瀣),经过九次提炼(九还)如同芙蓉般的丹药,当丹药炼成之时,便能飞升成仙,如同天地间自由翱翔的沙鸥。

释义

“三秀”通常指灵芝,象征着仙草;“沆瀣”原指夜间的露水,此处引申为仙露;“九还”指道教炼丹中的多次提炼过程,象征着修炼的不易与艰辛;“芙蓉”则常用来比喻纯洁高雅之物,此处借指丹药;“飞举”意为飞升成仙,整首诗描绘了道教炼丹求仙的场景与愿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道教炼丹求仙的神奇景象,首句“三秀咽沆瀣”通过吞服仙草与仙露的意象,展现了炼丹者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与追求;次句“九还炼芙蓉”则通过九次提炼的艰辛过程,强调了炼丹的不易与对纯净丹药的向往,后两句“丹成得飞举,天地一沙鸥”则表达了炼丹成功后的美好愿景——飞升成仙,如同沙鸥般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整首诗意境高远,充满了对道教修行与超脱世俗的向往。

创作背景

白玉蟾作为道教南宗的重要人物,对道教炼丹术有着深入的研究与体验,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炼丹过程中的感悟之作,在南宋末年至元初的动荡时期,白玉蟾通过炼丹求仙的方式,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与超脱,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对道教修行的执着追求,也寄托了对美好愿景的向往与憧憬,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道教文化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与塑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