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隐
唐·李隐
孙君高世士,养晦烟萝中。
不向人间争宠辱,但求山水共清幽。
云深路远人稀至,月白风清夜自悠。
一片丹心天地鉴,千秋高节古今留。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隐”及此诗《山隐》。)
作者简介
李隐(虚构人物):
唐代末年一位隐逸诗人,生平不详,据传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却对仕途无甚兴趣,更向往山林间的自在生活,其诗作多描绘自然山水,抒发隐逸情怀,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为后世所传颂。
译文
孙君是一位超脱世俗的高士,隐居在烟雾缭绕的山林深处。
他不愿在人间争名夺利,只愿与山水为伴,共享清幽。
山路遥远,云雾缭绕,人迹罕至;月夜清风,宁静悠长。
他的一片赤诚之心可昭天地,高尚的节操将流传千古。
释义
孙君高世士:指孙君是一位高于世俗的隐士。
养晦烟萝中:在烟雾缭绕的山林中隐居避世。
不向人间争宠辱:不参与人间的名利争夺。
但求山水共清幽:只愿与山水为伴,享受清幽生活。
云深路远人稀至:形容隐居之地偏远幽静,少有人至。
月白风清夜自悠:月夜明亮,清风徐来,夜晚宁静悠长。
一片丹心天地鉴:指孙君的忠诚之心可昭天地。
千秋高节古今留:其高尚的节操将永载史册。
赏析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隐士超脱世俗、追求自然清幽生活的形象,首联直接点题,介绍了孙君的身份和隐居之地;颔联通过对比,突出了孙君不慕名利、淡泊名志的高尚情操;颈联以景写情,通过描绘隐居之地的幽静环境,进一步烘托了孙君的隐逸情怀;尾联则以议论作结,高度评价了孙君的忠诚和高尚节操,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隐逸诗。
创作背景
(虚构)唐代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许多士人选择隐居山林,以避世乱,诗人李隐便是其中之一,他深感仕途无望,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功名利禄,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在隐居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高士,孙君便是其中之一,诗人被孙君的隐逸情怀和高尚节操所感动,便写下了这首《山隐》,以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借孙君之口,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