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潞河行舟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潞河归舟荡轻桨,一路风光亦寄赏。
水色山光相映照,烟波浩渺入苍茫。
渔歌唱晚归帆远,雁字回时暮色长。
此景此情何处觅,心随流水到天乡。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查慎行学识渊博,诗才横溢,是清初“浙西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与朱彝尊、厉鹗并称“浙西三大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译文
在潞河上荡起轻舟,轻轻划动着船桨,
沿途的风光美景,也让人心生欣赏。
河水与山色相互映照,景色如画,
烟波浩渺,一直延伸到远方。
傍晚时分,渔歌响起,归帆点点,
大雁南飞,暮色渐渐笼罩了天际。
这样的景色和心情,到哪里去寻找呢?
我的心随着流水,飘向了遥远的天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潞河上荡舟归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沿途的美丽风光和诗人的愉悦心情,诗中“荡轻桨”、“亦寄赏”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陶醉;“水色山光相映照”、“烟波浩渺入苍茫”等句子,则描绘了山水相依、烟波浩渺的壮丽景色;“渔歌唱晚归帆远”、“雁字回时暮色长”等诗句,则通过渔歌、归帆、大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潞河归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既有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也有对渔歌、归帆、大雁等生活场景的刻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诗人通过“心随流水到天乡”等句子,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查慎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辞官归隐,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在潞河上荡舟归来的情景,触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