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雪后望西山
唐·韦应物
丹青合殿烟初暝,紫翠千峰雪后低。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歌深受后人喜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皇宫的彩绘殿堂在傍晚的烟雾中渐渐模糊,雪后初晴,远处的千山万壑显得更加青紫翠绿,但山峰却比原来低矮了许多,树林表面闪烁着夕阳余晖的光芒,而城中却增添了傍晚的寒意。
释义
首句“丹青合殿烟初暝”描绘了皇宫在傍晚时分,被烟雾笼罩,色彩朦胧的景象,次句“紫翠千峰雪后低”则展现了雪后初晴,群山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紫翠相间的美丽景色,但由于积雪覆盖,山峰显得比平时低矮,后两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进一步描绘了雪后林间的明亮景色与城中傍晚的寒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赏析
这首诗以雪后望西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雪后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首句以皇宫为背景,点明了时间地点,同时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次句则通过“紫翠千峰雪后低”的描绘,将雪后群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雪后林间与城中的不同景象,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担任某地刺史期间所作,当时,他或许在公务之余,登上高处眺望西山,被雪后初晴的壮丽景色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反映了韦应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通过对比皇宫与自然的景象,也隐含了诗人对世俗与自然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