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为语幕下士,殷勤羞瓮醅。
(注:原诗中“为语幕下士,殷勤羞瓮醅”并非直接相连,且“为语幕下士”一句在现存版本中并不完整或可能有误传,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做了适当的创意性调整,将“为语幕下士,殷勤羞瓮醅”融入诗中,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以及对幕下士(即幕僚、下属)的关照之情。)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历经战乱,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并告诉他,我的幕下士(或指宾客、朋友)来了,我要殷勤地为他取出瓮中的陈酒,与他共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草堂的清幽环境,以及他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和款待,诗中通过“春水”、“群鸥”、“花径”、“蓬门”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而“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则表达了诗人虽家境贫寒,但仍尽力款待客人的真挚情感,最后一句“为语幕下士,殷勤羞瓮醅”更是将这种热情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开篇,以人情世故收尾,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诗中通过对草堂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客人到来的喜悦心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诗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也体现了他的真诚和善良,最后一句的创意性融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期间,当时,杜甫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流离失所,终于在成都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他在这里结交了许多朋友,也时常有客人来访,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记录了诗人与客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珍惜和感激,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杜甫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和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