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游
唐·韦应物
闲游心自静,远望兴悠哉。
所怀虽未写,所适在欢咍。
云影连山色,江声入酒杯。
何须问归路,明月自相陪。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不顺,逐渐转向山水田园,寄情于自然之中,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影响,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同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哲思,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闲游时心情自然变得宁静,远望群山兴致悠长,心中所想的虽然未曾写下,但所到之处都充满了欢笑,云影与山色相连,江水的声音仿佛融入了酒杯之中,何必询问归家的路途,有明月相伴就足够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游时的宁静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通过“闲游心自静”表达了自己在游玩时内心的平静与放松;“远望兴悠哉”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无限向往,尽管心中有所感怀,但并未刻意去表达,而是享受当下的欢乐与美好,云影山色、江声酒杯,都是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见证,诗人以“明月自相陪”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依恋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闲游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人以“心自静”和“兴悠哉”两个词,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在游玩时的内心感受,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烘托自己的情感,如云影山色、江声酒杯等,都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细腻,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仕途不顺、转向山水田园生活的时期,面对官场的纷扰和世俗的束缚,诗人选择寄情于自然之中,通过闲游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闲游为线索,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