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先生逐二子,谁能计垠崖”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送僧归太白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送僧归太白山》
唐·贾岛
坚苦持一心,
欲求化世身。
去将真道意,
别作一家春。
风骨神相似,
烟霞思共深。
先生逐二子,
谁能计垠崖。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贾长江”,他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故又称“贾长江”,贾岛的诗风清峭瘦硬,以苦吟著称,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他善于刻画孤寂凄冷的意境,往往新奇僻涩。
译文
坚守着一颗坚苦的心,
想要寻求教化世人的法门。
带着真正的道义,
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春天。
风骨与神韵都相似,
对烟霞的思念共同深沉。
先生您追逐着两位弟子,
谁能计算出这情谊的边际呢?
释义
这首诗是贾岛送别一位归隐太白山的僧人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僧人对佛教信仰的坚守和对教化世人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通过“风骨神相似,烟霞思共深”等句,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志同道合和相互理解。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但并未过多渲染离别的伤感,而是更多地展现了僧人的高洁品质和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坚苦持一心,欲求化世身”等句,表现了僧人对佛教信仰的坚定和对教化世人的责任感,而“先生逐二子,谁能计垠崖”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僧人之间情谊的珍视和难以言表的深情厚谊,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贾岛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贾岛在唐代以苦吟诗风著称,他善于通过描绘孤寂凄冷的意境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岛与某位僧人的交往有关,在唐代,佛教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与僧人有着深厚的交往,贾岛作为一位诗人,自然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通过送别一位归隐太白山的僧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通过描绘僧人的高洁品质和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情谊,展现了唐代文人墨客与僧人之间的深厚交往和相互理解。
《送僧归太白山》是贾岛的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僧人的高洁品质和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情谊,展现了唐代文人墨客与僧人之间的深厚交往和相互理解,也体现了贾岛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