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要挟道德,不愧丘与回。全诗是什么?

小星109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道德虽高世所挟,不愧丘回心自闲。

浮云富贵非吾事,且向樽前听管弦。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虽然道德高尚却常被世俗所挟持,但我内心无愧于孔丘与颜回,浮云般的富贵荣华并非我所追求,我只愿在酒樽前聆听管弦之音,享受片刻的闲适与自在。

释义

“道德虽高世所挟,不愧丘回心自闲”表达了诗人虽然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但却常受到世俗的挟持和误解,但他内心无愧于古代的圣贤孔丘(孔子)和颜回,保持着一颗闲适自在的心。“浮云富贵非吾事,且向樽前听管弦”则进一步表明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这些不过是过眼云烟,他更愿意在酒宴上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陆游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首句“道德虽高世所挟”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偏见的无奈,但紧接着的“不愧丘回心自闲”则展现了他内心的坚定与自信,后两句“浮云富贵非吾事,且向樽前听管弦”更是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外妥协求和,对内则腐败无能,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上书言事均未被采纳,甚至因此遭到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世俗偏见的无奈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在逆境中保持高尚情操和乐观心态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