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隈孤鸟
唐·韦应物
飞鸣失其所,徘徊此山隈。
翅影渐迷乱,鸣声转凄哀。
林深人迹少,云暗日光微。
谁解孤鸟意,空山独自归。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孤鸟在空中飞鸣,却迷失了方向,只能在这山隈间徘徊,它的翅影渐渐变得迷乱,鸣声也愈发凄哀,林中人迹罕至,云彩遮蔽了日光,使得这里更加昏暗,谁能理解这只孤鸟的心意呢?它只能在这空山中独自归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孤鸟在山中徘徊、迷失方向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诗中“飞鸣失其所”一句,点明了孤鸟迷失方向的主题;“徘徊此山隈”则进一步描绘了孤鸟在山中徘徊不前的状态,后两句通过描写林深人迹少、云暗日光微的环境,烘托出孤鸟的孤独与无助。
赏析
这首诗以孤鸟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孤鸟的孤独与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将孤鸟比作自己,借孤鸟之口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诗中“翅影渐迷乱,鸣声转凄哀”两句,通过描写孤鸟的动作和声音,将孤鸟的困境和痛苦表现得十分生动,诗人还通过描写环境来烘托氛围,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多次遭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到某个偏远地区时创作的,在那种孤独无助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自己就像那只迷失方向的孤鸟一样,内心充满了迷茫和痛苦,他借孤鸟之口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