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鸾凤姿,未免燕雀猜。全诗是什么?

春秋99个月前

关键词“先生鸾凤姿,未免燕雀猜”实际上出自明代诗人高启的《咏梅九首(其四)》,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咏梅九首(其四)》

明 · 高启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先生鸾凤姿,未免燕雀猜。

作者简介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于元末乱世,早年隐居青丘,以教书自给,明初受朱元璋召见,授翰林院编修,修《元史》,后因故被朱元璋猜忌,下狱后被腰斩于南京,高启才华横溢,诗文兼擅,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译文

山中白雪皑皑,高士悠然卧于其间;月光皎洁,林下美人款款而来,寒风中,稀疏的竹影与梅影相依,春天里,淡淡的香气被厚厚的苔藓掩藏,自从何逊(南朝梁代诗人,以咏梅著称)之后,便再难有人能写出好的咏梅诗了,东风中,梅花独自愁寂地开了又开,先生你有着鸾凤般的高贵姿态,却也不免遭到燕雀的猜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孤高、清雅,以及它所面临的孤独与误解,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世俗偏见的无奈。“先生鸾凤姿,未免燕雀猜”一句,更是直接点出了高洁之士虽具超凡脱俗之姿,却往往难以被世俗所理解,甚至遭到误解和猜忌的无奈现实。

赏析

高启的这首咏梅诗,以梅喻人,借梅抒怀,展现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世俗偏见的批判,诗中“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以雪、月、山、林为背景,将梅花比作高士和美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孤高清雅,而“先生鸾凤姿,未免燕雀猜”一句,则更是以鸾凤和燕雀的对比,深刻揭示了高洁之士与世俗之人的差异和冲突。

创作背景

高启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他早年隐居青丘,以教书自给,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着深刻的认识,明初,他虽受朱元璋召见,授翰林院编修,修《元史》,但后因故被朱元璋猜忌,下狱后被腰斩于南京,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咏梅来表达自己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世俗偏见的无奈,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