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玉自应求即我,明珠宁肯暗投人。全诗是什么?

小编12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明珠暗投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良玉自应求即我,明珠宁肯暗投人。

青云未得平行路,白发频生知不知。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译文

美好的玉石自然应当寻求赏识之人,就像是我;珍贵的明珠又怎会甘愿默默无闻地投向无人赏识之人呢?我至今未能找到一条青云直上的道路,头上的白发却频频生出,你是否知晓我心中的苦楚?

释义

“良玉自应求即我”比喻自己如同珍贵的玉石,应当有人赏识并主动寻求;“明珠宁肯暗投人”则表达了明珠(比喻自己的才华)不愿被埋没,不愿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的决心,后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于未能实现抱负、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黄景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之作,首句以“良玉”自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与期待;次句则以“明珠”为喻,进一步强调了自己不愿默默无闻、希望有人赏识的强烈愿望,后两句则笔锋一转,抒发了作者对于现实的不满与无奈,青云未得,白发频生,既是对自己境遇的悲叹,也是对时代不公的控诉,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黄景仁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但文化专制严重的时期,黄景仁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家境贫寒、社会背景薄弱等原因,一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抗争,也体现了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景仁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