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圣德如天地,南郊有事享惟精。的释义

小编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雍和》

唐·魏徵

昭昭上帝,穆穆下临。

礼崇备物,乐奏铿锵。

我思圣德如天地,南郊有事享惟精。

日映仙云呈瑞彩,风来神驭降霓旌。

作者简介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晋州市)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徵早年爱好读书,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大乱时,投身瓦岗起义军,兵败归唐,辅佐太子李建成平定山东地区,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任谏议大夫,历任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等职,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他敢于犯颜直谏,多次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对“贞观之治”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去世后,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随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译文

伟大的上帝光辉照耀,庄重地降临人间,祭祀的礼节极其完备,音乐演奏铿锵有力,我思考着圣人的德行如同天地般广阔无边,在南郊举行的祭祀活动非常虔诚和精细,太阳映照着祥云呈现出吉祥的色彩,神灵的驾驭伴随着霓虹般的旗帜降临。

释义

这首诗是魏徵在唐朝时期为祭祀太庙所写的乐章之一,诗中赞美了上帝的伟大和庄严,以及祭祀活动的隆重和精细,诗人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和氛围,表达了对圣德的敬仰和虔诚之心。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庄重而典雅,语言优美且富有韵律感,诗人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和氛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庄严而神圣的世界,诗人对圣德的赞美也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敬仰之心,在诗中,“我思圣德如天地”一句尤为突出,它表达了诗人对圣人德行的无限敬仰和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和精神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魏徵在唐朝时期为祭祀太庙所写的乐章之一,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国家的重要祭祀场所,魏徵作为唐朝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深知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因此他亲自撰写了这首乐章来表达对祖先和圣德的敬仰和赞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唐朝时期对祭祀活动的重视和尊重,这首诗也体现了魏徵作为一位忠诚的臣子和有道德的文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