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所不泽,十逢九可憎。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感》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诗书所不泽,十逢九可憎。

面目堪憎者,多负不羁名。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和词人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的一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那些诗书未能润泽(教化)的人,十个里面九个都令人憎恶。

而那些面目可憎的人,往往又背负着不羁(不受拘束)的名声。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缺乏诗书教化、行为放荡不羁之人的不满和憎恶,诗书在古代是文化的象征,诗人认为那些没有受到诗书熏陶的人,往往行为粗鲁、品德低下,令人难以忍受,而那些看似不羁、实则行为放荡的人,更是让人反感。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巧妙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他既表达了对诗书教化的重视,也表达了对那些缺乏教养、行为放荡之人的不满,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仕途经历有关,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也看到了社会的种种弊端,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面对这些现象时,内心的一种抒发和批判,通过这首诗,诗人既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批判,也展现了自己对文化的坚守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