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下行营严号令,官军不敢犯秋毫。的释义

梦梦9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胡曾的《咏史诗·细柳营》,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咏史诗·细柳营

唐·胡曾

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才华世所无。

敕下行营严号令,官军不敢犯秋毫。

作者简介

胡曾(约839—?),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后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胡曾为军官多年,历览古代兴废陈迹,辄慷慨悲歌,工于诗,作风奔放,讥刺时政,往往为时所忌,著有《安定集》10卷,今存《咏史诗》150首,皆七绝,评叙历史人物及历史事实,每为后来讲历史小说者所引用。

译文

汉文帝虽然圣明,但对待贾谊仍然有些刻薄寡恩,贾谊的才华更是世上无人能及。

文帝派遣使者到细柳营宣读诏书,犒劳军队,周亚夫才下令打开营门迎接使者,但营门守卫的军官对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于是文帝的车队只好缓缓而行,至营门,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俯身扶着横木上,示意周亚夫不必拘礼,并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完毕,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仍惊悸不已,而文帝却称赞周亚夫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至于后来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

(注:此译文为结合历史背景与诗句意境的意译,原诗中并未直接描述这些具体场景,但“敕下行营严号令,官军不敢犯秋毫”反映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得到文帝称赞的历史事实。)

释义

这首诗主要赞颂了周亚夫治军严明、令行禁止的军事才能,以及汉文帝对周亚夫的敬重,首句“汉文有道恩犹薄”以汉文帝的“有道”与“恩犹薄”形成对比,暗示了贾谊虽才华横溢却未得重用的遗憾,同时也为后文周亚夫得到文帝敬重作铺垫,次句“贾谊才华世所无”直接赞美贾谊的才华,但此处更多是作为背景信息,引出下文对周亚夫的描写,三、四两句“敕下行营严号令,官军不敢犯秋毫”则直接描绘了周亚夫治军的情景,号令严明,官军无敢违犯,体现了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和威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周亚夫治军的严明和汉文帝的敬重,通过对比和铺垫的手法,突出了周亚夫的形象和品质,诗中也隐含了对贾谊才华未得充分施展的惋惜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启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胡曾的军事生涯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有关,胡曾作为军官多年,历览古代兴废陈迹,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周亚夫治军严明、令行禁止的事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赞颂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和品质,诗中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表达了对才华未得充分施展者的同情和惋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诗中提到了贾谊,但主要是为了与周亚夫形成对比和铺垫,而非全诗的主题,全诗的核心在于赞颂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和品质。

文章下方广告位